Lazy loaded image
🗒️Cluade Code 使用指南
字数 100阅读时长 1 分钟
2025-10-10
2025-10-10
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Language

接入其他API

Claude Code Router

💡
Claude Code Router 项目旨在为开发者提供一个灵活的 AI 编程基础设施,让你可以根据需求将 Claude Code 请求路由到不同的大模型,并自定义每一次请求的处理方式。它支持多种主流模型和服务商,包括 OpenRouter、DeepSeek、Ollama、Gemini、Volcengine、SiliconFlow 等,能够满足多样化的编程场景和自动化需求。

/init

💡
在 Claude Code 中,‎`/init` 命令的主要作用是自动为你的项目生成一个 ‎`CLAUDE.md` 文件。这个文件会被 Claude 自动拉入上下文,用于记录和共享项目相关的重要信息,比如:
  • 常用 bash 命令
  • 关键文件和工具函数
  • 代码风格指南
  • 测试说明
  • 仓库协作规范(如分支命名、合并方式等)
  • 开发环境设置(如 pyenv、编译器等)
  • 项目中的特殊行为或警告
  • 其他你希望 Claude 记住的信息
你可以在项目根目录或其他相关目录运行 ‎`/init`,Claude 会帮你生成并初始化 ‎`CLAUDE.md`,方便团队成员共享和持续优化。这个文件没有固定格式,建议保持简洁易读,随着项目发展不断调整内容,让 Claude 更好地理解你的开发习惯和需求。

/compact

💡
在 Claude Code 的世界里,随着对话不断积累,模型必须处理越来越多的信息,这会造成 记忆窗口被填满,性能下降。为了对抗这种积压,它提供了一个 /compact 命令,让你 主动压缩对话内容。其作用大致是:
  • 汇总以前的对话精华,保留关键决策、技术细节、结构思路;
  • 用这份简洁总结 替代全部历史内容,保持对话干净、高效、可继续;
  • 避免模型因上下文过重而偏离目标。
带提示压缩:你可以在命令后加上说明,比如:

/clear

💡
它的作用很简单:清空当前会话的上下文
执行后,Claude 不再记得你之前说过的话,也不再带着历史对话继续推理,而是像重新打开一个新的对话窗口一样,从零开始。

think / think hard / ultrathink

💡
Claude Code 里,think / think hard / ultrathink 不是“花哨词”,而是一个扩展思考的开关。你把这些词放在指令里,Claude 会在回答前预留更多“思考预算”,先做方案拆解、对比、权衡,再给出动作和代码。预算有层级:think < think hard < think harder < ultrathink,层级越高,思考越久,权衡越细,代价是响应更慢、令牌消耗更高。这是官方给的映射思路。
如何取舍很简单:问题清晰但稍有难度,用 think;涉及多种实现路径或影响面大,用 think hard;需要系统性推演与自检时,用 ultrathink(中间还有 think harder 这一档)。核心是把时间花在前置规划,减少来回返工。
别把它和另一个概念混淆:Anthropic 还介绍过一个 “think 工具”,那是在生成过程中插入一次“停一停再想想”的检查步骤;而 think / ultrathink 这套词汇针对的是生成前的扩展思考。两者方向不同,但目标一致:降低草率决策。

/permission

💡
/permission 定义allow/deny 规则。例如把 git commit 列入 allow,后续无需人工确认;把风险命令列入 deny,从源头阻断。
如果需要全自动无人值守时,在启动后加 --dangerously-skip-permission(CCR 同理)。注意:这是最高权限,建议搭配只读/临时仓库CI 沙箱使用。

/resume

💡
能快速回到历史话题;可精准跳转某句,再接着对话
 

/export

💡
当次对话复制到剪贴板,便于归档交叉验证(例如贴给 GPT 审核推理链)。

自定义命令:用文件定义你的“工作流原语”

💡
在项目的 .claude/commands/ 下,新建一个 <命令名>.md 即得一个自定义命令。内容用自然语言描述“它要做什么”。支持用 $arguments 占位参数。
例如创建 code-review.md,写明“比较 $arguments 分支与 main 的差异,并给出审核意见”。在对话中输入 /code-review <feature-branch> 即可触发。把 commands 放到全局配置目录,则变成用户级命令

Hook:把“代码规范与质量闸门”嵌入每次写入

💡
.claude/ 文件夹里新建一个 settings.json 文件(或者优先级更高的 settings.local.json)。在里面设置 hooks(钩子),告诉系统什么时候执行什么命令。比如:当 AI 修改完文件后,自动运行 npx prettier --check . 来检查代码格式。如果发现格式问题,Hook 会马上检查自动修正。你还可以根据官方文档,添加更多检查点,用来做代码检查、测试、构建等质量把关。

Sub-Agent:把复杂任务拆开并行跑

💡
运行 /agents 可以创建子代理。你只需要告诉它负责什么工作要达成什么目标。当一个任务到来时,Claude Code 会把任务拆成几个小任务,然后给每个子代理分配需要的信息。这些子代理会同时工作,最后由主代理把结果整合起来。比如:一个代码审核子代理负责检查代码差异,另一个天气查询子代理负责获取天气信息,两个同时进行,互不影响,最后统一汇总

GitHub CLI 集成

💡
安装 GitHub CLI,登录后 Claude Code 就能读取仓库 Issue/PR,在本地完成修改,然后创建修复分支并推送。典型流程:读取 Issue #1,实现“增加提交按钮”的修复,git push 推到远端,形成读取问题 → 本地修改 → 推送验证的闭环。
 

小技巧

💡
Claude Code 中,当你在输入行首添加 ! 符号时,它会:
👉 将该行内容视为"终端命令"直接执行,而非普通对话内容。
Claude Code 会在其提供的沙盒环境或已绑定的终端中执行命令(如 ls -la),并立即展示执行结果。
这类似于在 VSCode 中使用集成终端,区别在于这里用 ! 作为前缀符号,明确告知 Claude "这是需要执行的命令,无需解释或生成代码"。
重要的是:命令的 执行结果 会自动保存到对话上下文中
示例:
简而言之:执行外部命令 → 结果自动纳入上下文 → Claude 基于结果继续对话

#

💡
在 Claude Code 中输入 # 可以快速给 Claude 添加指令并自动更新 CLAUDE.md 文件。
使用 Claude Code 时,输入 # 是一种便捷方式,用于添加新的说明、命令或风格指南。这些内容会自动写入到 CLAUDE.md 文件中,成为后续会话的上下文参考。
你只需在对话中输入 # 加上一条指令,例如:
Claude 会自动将这条规则添加到当前项目的 CLAUDE.md 文件中。这样做有以下好处:
  • 快速记录项目规范、常用命令和代码风格
  • 确保团队成员同步最新的开发习惯和要求
  • 提升 Claude 的理解和执行效果
许多工程师在日常开发中经常使用 # 来及时补充重要信息到 CLAUDE.md,并在提交代码时一并更新,从而促进团队协作和知识积累。
 
上一篇
Web端集成海康视频监控画面
下一篇
DeerFlow安装配置及使用案例

评论
Loading...